2018好书推荐
(第二期)
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快让我们拿起图书,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1.《神秘岛》作者:儒勒·凡尔纳
索书号: I565.44/152
【图书简介】
《神秘岛》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三部,全书共3部62章。书中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滚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
【经典语句】
①只要祈求,就能得到;只要寻找,就能发现
②“即便没有获胜的希望,我也能够坚忍不拔。”
③“我从不统计我的阵亡者!”
2.《局外人》作者:加缪
索书号:I565.45/115
【图书简介】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我只觉得饶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经典语句】
①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
②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产生兴趣。
③“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3.《温柔的夜》作者:三毛
索书号:I267/683
【图书简介】
《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共十四篇,该图书承袭《撒哈拉的故事》的风格,形成一种舒缓、沉静的调子,是三毛沙漠故事系列故事中登峰造极之作。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经典语句】
①夜来了,黄昏已尽,巷内一家家华丽高贵的衣饰店看花了人的眼,看痛了人的心,繁华依然引人,红尘十丈茫茫人世,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②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③人总是残忍的,对悲惨的事,喜欢看了再疼痛,看不见,就不同了。
4.《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
索书号:B516.41/5
【图书简介】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思想家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所写成的一部并不简单的书,这书为普通大众而写,阐述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竭尽全力在生活中寻觅幸福的人类,《人生的智慧》是伟大思想家叔本华深入浅出教导我们如何获得幸福的一本书。
【经典语句】
①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②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③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5.《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索书号:I247.5/3238
【图书简介】
本书系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经典语句】
①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
②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
③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应该做的事就不怕人知道,甚或知道的人越多越显得这事该做。